查看原文
其他

常住人口将达700万!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公布

贵州日报 2021-10-17


4月13日,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誓师大会召开,会议印发了《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明确了29条措施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助力贵阳贵安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创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在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走前列。



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
【总体目标】

围绕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贵阳贵安协同融合发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集聚创新人才队伍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当好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排头兵,奋力打造全省更具带动力的火车头、西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重要增长极。


到2025年:


——成为首位度更高的省会城市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贵阳贵安深度融合,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位次前移,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市常住人口达到70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


——成为影响力更大的中心城市 总部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创业日益活跃,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集聚集成和转化国际国内资源要素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到2.6%,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成为生态性更强的功能城市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全面推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贵阳贵安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更加强化。


——成为幸福感更足的宜业城市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成创业者、就业者友好成长型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比力争控制在2以内,贵阳贵安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到2035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
【重点任务】

1.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布局在贵阳贵安,发挥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等创新平台作用,推进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和科研经费“包干制”。全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完成国产数据库银行核心交易系统应用试点、主权区块链贵阳节点,建成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测评中心。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体系,在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建成磷系、铝基等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力配合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2025年,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10个以上,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超过50家,组织实施产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项以上,突破关键技术3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提升3位。

  
2.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通道,全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多元开放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贵阳贵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计划,推动贵州科学城、花溪大学城等创新载体联动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名录。推动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型。建立离岸孵化创新基地,建设专利数据综合分析服务平台。


到2025年,累计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具备研发能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以上。


3.创新人才项目互动机制

■实施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人才互动招引“123”计划,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带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的创新团队给予奖励和支持。对重点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生活、科研奖励补助;鼓励人才(团队)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筑合作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国际研发机构等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推动人才(团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工厂化生产,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以政府主导的基金为主体,在VC、PE等不同阶段全生命周期参与投资,投资总额最高30亿元。


到2025年,基本形成“人才+项目”“人才+技术+项目”“团队+项目+资本”协同发展模式。


4.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制定出台《贵阳贵安人才“强省会”行动若干政策措施》,每年统筹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和各类孵化基地、众创空间,鼓励基层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推动人才(团队)到贵阳贵安创办企业。资助企业参与各类引才活动,为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提供薪酬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实行独立的薪酬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在兼职单位或所创办企业申报职称,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建设人才网上办事平台,建立人才服务绿卡分类制度和人才住房支持体系,提供落户、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生活便利服务。开展编制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市域内事业编制统筹周转调剂使用制度,重点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和基层一线需要,探索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行政编制灵活使用政策。


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5%,全市科研人员突破20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

5.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算力枢纽、全国性数据存储和灾备基地,提升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能力,建成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安全靶场(二期),打造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基础云平台,申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探索开展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投资优化提升贵阳贵安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周边省会等关键节点城市网络直连。探索大数据发展“抢新机”的贵州数据交易市场+东部数据流通资源、贵州云服务基地+东部云服务市场、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贵州大数据试验田+东部数字经济创新模式。以数博大道为重点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数字城市运营中心和公共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向贵阳贵安汇聚,建设国家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基地。在贵安新区、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形成数据中心集聚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6.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推广应用机器人,开展智能工厂试点,推动企业数字车间建设改造。在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广应用国产数据库。完善农业生产全程智能监测体系,优化产销衔接。培育一批大数据与金融、物流、旅游、商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融合的应用场景。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网络互联建设。

到2025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到65以上,累计建设省级融合标杆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0个。

7.培育发展总部经济

■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目标企业储备、总部企业招引、总部载体建设等工程,建立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库,积极引导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嫁接市外优质资源,在筑合资设立总部型法人机构,大力引进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加快汇聚一批具有区域中心能级、综合效益贡献度高的总部企业。在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贵安生态新城等布局建设功能品质高端化、形象品牌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推动总部经济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楼宇经济协同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相关利益分享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市(州)企业在贵阳贵安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提供保障。

到2025年,贵阳贵安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新增总部企业300家以上。
  
8.加快新型工业化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焦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延伸下游产业链;实施中铝贵铝电解铝二期等项目,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组件等领域延伸;夯实特种轮胎、专用轮胎领先地位。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纺织、智能家居等消费品制造业,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健康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特殊钢、磷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建成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贵州乌当中医药产业园、恒力(贵阳)产业园等项目,加快苏贵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表面处理(电镀)、精密模具、数控加工等基础配套和工业设计等行业发展,建成集精密模具、数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配套园区。围绕整车、整机、整装等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建链,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基地建设。

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工业市场主体实现翻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累计完成7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形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9.加快新型城镇化

■编制完成《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贵安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贵阳东部产业新区规划(2020—2035年)》等专项规划,建设花溪大学城、马场科技新城、贵安生态新城、“久安—石板—麦坪”片区等城市功能新板块,启动东部产业新区建设;积极推进“一市三县”撤县(市)设区,推动市辖区扩容。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贵黄公路市政化改造、东部产业新区骨干路网完善、城市道路与环城高速互通加密等工程,加快推进贵阳环城高速西南段外扩等项目,建成数博大道延伸段、太金线、观潭大道、林城东路延伸段、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S1线(一期)、有轨电车示范线、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西南商贸服务业聚集区综合交通枢纽,市域快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

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以上,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5平方米以上。

10.加快农业现代化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优化提升菜、果、茶、药、奶五大优势产业,实施一批经果林建设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引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发展中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核心区和聚集区。加快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提升改造,全面治理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抓好息烽县全国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

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0个以上,创建“三感村寨”试点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50个。

11.加快旅游产业化

■实施旅游创新发展工程和旅游产业化发展行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天河潭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步伐,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名城。培育一批文化科普特色小镇,建设一批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一批景区,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旅游+”多产业模式,打造10条以上“一日游”“半日游”精品旅游线路。

到2025年,新增中高端酒店75家以上,旅游总收入达2860亿元(新口径),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1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持续推进“引金入筑”,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贵阳贵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西部绿色金融中心;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以上,力争新增A股及境外上市公司20家。强化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展会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专业化本地会展企业和行业社会组织,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集团。培育科技咨询、创业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机构,推进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企业与市场、客户深度融合。

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以上。

13.提高产业园区质效
 
■实施园区建设攻坚行动,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园区接入电压等级,以园区为单位探索开展电力直接交易,依法依规开展工业企业天然气直供试点,深化贵安新区配售电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工业用地收储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推进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到2025年,累计新增标准厂房15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工业用地收储6万亩左右,建成3个千亿级、4个五百亿级开发区和一批1百亿级产业园区。

14.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申报住建部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提升城镇品质“十大工程”,更新改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民大道、花冠路、林城东路延伸段、贵黄路、花溪大道等沿线重要区域,开展在轨道交通场站提供民航值机、行李托运等服务,打通轨道交通与机场安检互认,实现便捷换乘。整治提升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传统批发市场等区域,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绣花”功夫做好老城区“微”改造。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管理“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工程。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创建“三感社区”200个以上。到2023年,改造棚户区13.2万户、老旧小区13.4万户,中心城区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

到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成网配套,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

15.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建成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和一批中型水库。建成贵州特色生态食品产业园、西南粮食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西南应急物资保障基地。改造提升老城区输配电设施,推进贵阳超超临界电源示范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基地。

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变电站达到110千伏、220千伏及500千伏接入电压等级。

16.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牢固树立“寸土寸金、惜地如金”理念,推行“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分区域、分园区制定亩均投资和产出标准,推进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实现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深入开展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十四五期间每个国家级开发区新增50亿级项目5个以上,每个省级开发区新增20亿级项目5个以上,严格限制开发区、产业园区房地产开发。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和资源化。持续巩固提升贵阳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

到2025年,开发区总产值、亩均产出强度实现翻番。

1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实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试点示范。实施市西河、贯城河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南明河流域治理成效。

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0%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

18.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东部固废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建设清镇经济开发区全国绿色示范基地。以乌当区、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为重点,提升建设一批温泉康养度假项目、森林康养和中医药养生基地,打造南明永乐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南明区中医药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

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绿色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19.构建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经济区

■依托以贵阳贵安为中心、周边1小时通勤范围的城市组成的都市圈,建设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以上的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经济区,贵阳市与周边区域统一规划、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引领带动黔中城市群高质量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以贵阳贵安为核心、以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坝—清镇—修文高速公路环线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圈,带动黔中城市群加快发展;依托高铁站、市域快铁环线和城市骨干路网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城市组团、做大城市规模。按照由贵阳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项目、统一统计的紧密托管模式和统一规划的半紧密托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国家批复的贵安新区规划区范围、省政府批复的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区范围实现紧密托管,有序推动龙里、惠水、长顺、西秀、平坝等相邻县区实现紧密托管或半紧密托管。

20.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投资为主、公益性投资为主向收益性投资为主、基础设施投资为主向产业投资为主转变。建立“强省会”重大项目库,确保重大项目库投资规模动态保持在5万亿元以上,年度可实施项目投资规模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补短板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到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左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左右。

21.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积极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振兴商贸业“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加快中华路延安路、贵阳龙洞堡国际空港、世纪城、花溪湖、金融城等商圈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步行街。创建贵阳夜间经济示范区。建设全省各县域优质产品展销中心。

到2025年,“爽爽贵阳·消费天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8.5%左右,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2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做强做优开放平台,优化“4+6”开放平台体制机制,提高园区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吸引国内外具有创新资源、产业实力、雄厚资金实力的开发区或园区运营公司,以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或托管的方式建立园中园,把苏贵产业园建成与东部地区合作共享的开放式产业园,推进创建一批中外合作产业园。以贵阳贵安为核心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动制度型开放,依托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和贵阳综保区,建设进口粮食加工基地。申报改貌铁路口岸,按照需求申建指定监管场地。建设贵阳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争取在贵阳航空口岸试行“离境退税”政策。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申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创建贵阳软件外包服务品牌,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区域性商品进出口集散平台及外贸升级转型基地。

到2025年,国际航线达到40条、洲际航线达到10条,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达到24亿美元。

2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申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扩能改造扎佐、湖潮等货运站,建成清镇现代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修文扎佐商贸物流园区,构建物流集疏运体系,打造全省供应链组织服务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实施重点物流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贵阳至南宁、贵广铁路达速、渝贵新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贵阳枢纽新机场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建成贵阳港开阳港区、完善综合配套工程。

到2025年,A级物流企业力争达到60家,新增3—5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24.大力实施精准招商

■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聚焦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经济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央企招商、产业链招商、数字经济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平台经济招商和驻点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评估体系,推广“容缺审批”,推进“照后减证”,完善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落实服务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塑造“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到2025年,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8%,突破300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1万亿元以上,其中,新引进产业项目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达到50%以上。

25.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业者、就业者友好成长型城市。开发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动非全日制劳动者较为集中的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等行业提质扩容,增强养老、托幼、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确保每个居民家庭有1人以上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自主创业补贴等政策,引导就业群体向城市新功能板块聚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吸引大学生留筑就业创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扶持工程,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

到2025年,新培育和孵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家,人力资源服务就业规模累计达到100万人次以上,新增5家省级示范基地、30家市级、50家区(市、县)就业见习基地,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

26.加大优质教育供给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全省走前列。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建成贵州希望实验学校。实施普通高中学校五年自主发展计划,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和高考综合改革,建成一批“示范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示范中职学校”,实现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就读高中阶段学校。省市共建贵州数字科技大学,推进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建成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争取“双一流”重点高等院校在贵阳贵安建设研究院,建设东盟国家留学中国预科基地和东盟教育小镇。

到2025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学前教育国家普惠认定,2个以上县区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新增1—2所国家级、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3—5个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7.建设健康贵阳贵安

■申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建立统一、高效、便捷的医保基金结算中心。建设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动疾控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改造升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等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医联体全覆盖。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建成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二期、贵阳棋院新院等一批公共体育设施,新建一批覆盖城乡的智能健身驿站和全民健身场地,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到2025年,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人口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2%。

28.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覆盖。制定基本养老服务办法和服务清单,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

到2025年,建成100个以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建有1所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29.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持续提升“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影响力,用好阳明文化金字招牌,大力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推进贵州省文化馆、多彩贵州艺术中心、贵阳市博物馆等建设,补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

到2025年,成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核心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


(来源:贵阳网)

编辑:李娟 刘添元
统筹:晏海艳
编审:杨仪

更多新闻

· 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大会在贵阳召开 谌贻琴 李炳军讲话

· 李炳军在贵阳市调研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工作

· 画给你看!贵阳的一环、二环、三环和四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